从上百本书中挑选的精髓,一本序和跋针锋相对的书

从上百本书中挑选的精髓,一本序和跋针锋相对的书

人气:465 ℃/2024-07-01 17:44:34

可能跟很多人的习惯一样,我拿到一本新书时,总喜欢先读“前言”、“后记”,也就是序和跋。序和跋往往会介绍创作的一些背景资料,或创作过程的艰辛,有助于读者增进对作者和本书的了解,激发先读为快的欲望。

因为我长期从事传媒工作,所以对于新闻史的一些著作也情有独钟。近日就在杭州的一家书店淘到黄山书社出版的一本书:《在中国二十五年:上海<密勒氏评论报>主持人鲍惠尔回忆录》。鲍惠尔1917年来到中国上海,是英文版《密勒氏评论报》的助理编辑,到了1922年,他就接任了这张报纸的主编。鲍惠尔同情中国的遭遇,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多次作为战地记者到前线采访。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本军人封闭了报馆,抓走了鲍惠尔。与被抓走的其它抗日分子一样,鲍惠尔也在牢中受尽折磨,日本人甚至把他膝盖打伤致残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,鲍惠尔回到了美国。但不久即病死。

但我本文要说的却不是密勒氏,而是他的儿子小密勒氏。在父亲病逝之后,小密勒氏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,义无反顾地一个人跑到中国上海,以其父亲的名义,恢复了《密勒氏评论报》。这份洋商报横跨了中国的两个时代,到了1953年才停刊。

鲍威尔回忆录的中文译者是台湾作家尹雪曼。尹雪曼在书前写有一篇《译者前记》,《前记》中是这样叙述和评论小鲍威尔在中国办报的经历的:

但是,小鲍威尔是个左倾幼稚病患者。民国三十四年复刊后的《密勒氏评论报》,在言论态度上,就有不少受共产党影响的地方。但是,小鲍威尔以为他这样做一定可以获得共产党的赏识,因此,到了一九四九年,他仍在上海继续出版《密勒氏评论报》。只是,从周刊改成半月刊,再改成月刊。从十六开本,缩小为三十二开本,最后仍然逃不掉关门的命运。小鲍威尔的迷梦也告一段落。于是他不得不夹起尾巴,狼狈地逃回美国。

虽然尹雪曼先生没有细写,但明眼人都懂得尹雪曼这段文字背后的潜台词,尹雪曼嘲讽小鲍威尔在政治上太幼稚,认为他办报紧跟共产党,共产党就会鼓励、支持他在中国大陆继续把报纸办下去。但事实很快结结实实地粉碎了小鲍威尔的“迷梦”,终于他灰溜溜的“逃回美国”。

但本书书后另有一篇“编后记”,没有署名到底是谁写的,只说是一位“编辑”。关于《密勒氏评论报》1953年在中国大陆停刊一事,这位编者给出了他的看法。他所说的停刊原因跟尹雪曼所说,完全是两码事。编者是这样回忆的:

1945年10月,约翰•威廉•鲍威尔子承父业,在上海复刊《密勒氏培训报》。由于如实报道了中国和朝鲜战争的真实情况,特别是揭露了美国在朝鲜使用细菌武器的真相,并公开批评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错误,遭到美国政府的种种无端迫害,刊物被禁止邮寄美国发行而被迫停刊。小鲍威尔本人回国后还于1956年4月面临被判处长达二百六十年徒刑和课以十三万美元罚金的刑罚。“鲍惠尔案”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政治迫害中的典型一例。

“后记”关于小鲍威尔因受美国政府的迫害而失去自由,同时报纸也因无法在美国发行只得停刊,缘由种种,言之凿凿。但为什么译者尹雪曼却云山雾罩,暗示小鲍威尔的报纸是在共产党执政下被整肃的?在同一本书中,由不同的两个人分别就一件事实作出截然相反的解释和结论,大概是极少有的现象。所以我特意摘出来,请有识者深入查考,得出一个关于《密勒氏评论报》所以停刊的真实原因。

那么,尹雪曼究竟是谁呢?搜了百度,才知道,他原籍大陆,1949年去了台湾,既是记者,又是作家,还担任过台湾中国作家艺术家联盟的会长。可见,他在宝岛台湾是个非常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物。

文:南希小白

  • 经验

  • 1红豆薏米与什么相克 红豆薏米与哪些相克363
  • 2抽刀断水水更留谁的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出处473
  • 3却是造句 怎么用却是造句159
  • 4什么的小学 什么小学197
  • 5室内风水养鱼注意事项 室内风水养鱼注意事项有哪些230
  • 6室内灭鼠的关键是什么 室内灭鼠的关键410
  • 7小孩吃花生卡到喉咙什么症状?10月大宝宝被花生卡喉窒息200
  • 8深度系统deepin安装打印机:Deepin20,1002版本安装LBP2900打印机196
  • © 2024 13015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电脑版|手机版